信用管理: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和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处理风险。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管理、事后处理。
1、事前防范:(信用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指在正式交易(签约或发货)之前,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的审查及对信用限额和信用条件进行的分析和决策;
选择客户:联系沟通、实地考察、资信调查
确定信用条件:信用形式、期限、金额
2、事中管理:(信用风险的转移和监控)指发货之后直到货款到期日之前,对客户及应收帐款的监督、管理;
履约保障:担保、保险、保理
跟踪管理:电话沟通、信函提示、实地走访
早期催收:分析拖欠征兆、保持压力、合适的拖欠方式
3、事后处理:(信用风险的处理)发生拖欠之后,对案件的有效处理
危机处理:债务分析、确定追讨方式、实施追讨
信用管理的基础是企业能够方便而合法的取得对其客户、合作伙伴、公关对象、供应商、代理商的,以国际通用方式表述的真实的资信调查报告。在相应的法律约束之下,帮助企业确定客户的信用,又能合法保护被调查对象的隐私权。
信用调查(资信调查)(Credit Reporting):
通过对“交易对象”广泛的了解、调查,以了解和验证“交易对象”的信用,这一过程被称为信用调查(资信调查、征信)。
信用调查的时机
1、主动调查---争取与业绩优良的厂商合作;
2、事前调查---新往来客户的筛选;
3、定期调查---长期往来客户;
4、临时调查---有异常情况发生时。
订单异常
要求变更付款方式或发生拖欠;
主要经营者健康欠佳;
关系企业出问题;
行业发生重大变动。